咨询电话

020-08980898

最新公告:
k1体育:让我们共同打造值得信赖的品牌
k1体育展示
020-08980898
广东省广州市
k1体育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k1体育知识

《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4)》(运动康复)

2025-06-24 01:39:50

  

《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4)》(运动康复)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超过50%肿瘤死亡归因于可改变危险因素,久坐不动是其中之一。

  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患者8~10年随访研究数据显示,规律运动者/体力活动水平较高者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下降26%~69%,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1%~45%。

  运动通过调节胰岛素和葡萄糖代谢改善体脂变化和代谢失调、调节脂肪因子和性激素循环浓度、减轻全身慢性低度炎症、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DNA损伤、影响肿瘤生长微环境等。

  观点1:肿瘤患者运动前评估主要包括筛查运动相关禁忌证、常规医学评估和康复评估。

  运动禁忌证包括手术伤口未愈合不能耐受运动者;极度疲劳、贫血或共济失调者;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的毒性未恢复者;伴严重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患者;高热或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或无法配合者;血栓活动期患者等。

  常规医学评估应包括肿瘤诊断、是否存在合并症/其他慢性病或进行相关治疗、肿瘤治疗情况、是否存在治疗相关毒性极其严重程度、患者体力活动/运动习惯等。

  康复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心肺耐力测试、肌肉力量和耐力测试、柔韧性测试、平衡能力测试和身体成分测试。

  低风险:指肿瘤早期阶段、不伴有合并症的患者,按一般运动方案进行运动,推荐在社区/家庭开展运动康复。

  中风险:指伴周围神经病变、肌肉骨骼障碍、淋巴水肿等患者,推荐运动前进行康复评估,建议患者在医师监督下进行中等强度运动。

  高风险:指伴心肺疾病、胸部或腹部手术未愈合、造口术、明显疲乏、严重营养不良、身体状况恶化或尚未从治疗不良反应中恢复患者,运动前必须进行常规医学评估和康复评估,排除禁忌证后,应由肿瘤康复多学科团队制定运动处方,且运动康复必须在医学监督下进行。

  常见的急性损伤包括关节扭伤、肌肉拉伤、跌伤等;慢性损伤主要包括骨关节炎和劳损。

  合并骨转移/严重骨质疏松或接受具有外周神经毒性的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增加。

  高风险患者应降低运动强度,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做好整理活动,能有效减少运动中的心血管事件和运动损伤。

  减少少动时间,减少步行下山、跪坐、长时间屈膝、反复蹲起等运动或动作,登楼梯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要在水泥地上跳绳、打球。

  观点5:注意预防运动性中暑、运动性脱水、运动性腹痛、低血糖、晕厥等运动性病症。

  乳腺癌患者:上肢和肩部障碍发生率高,对伴有淋巴水肿的患者,运动时应穿戴松紧适宜的服装;注意防范使用激素治疗、骨质疏松或骨转移患者可能出现的骨折风险。

  前列腺癌患者:注意防范接受雄激素阻断治疗、骨质疏松或骨转移患者的骨折风险。

  妇科肿瘤患者:进行下半身运动可能出现下肢水肿;对伴淋巴水肿患者,运动时应穿戴松紧适宜服装。

  体内留置导管、中心静脉置管或胃管留置患者,以及正在接受放疗患者,应避免游泳或水中运动。

  观点1:肿瘤患者运动康复遵循五大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参与、全面康复。

  因人而异:在为肿瘤患者制定运动康复治疗目标和方案时,主要从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治疗进度、康复需求等方面考虑,并定期评估肿瘤患者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方案。

  循序渐进:运动康复治疗应该遵循累积训练效应,以达到量变到质变。避免急于求成,引起运动性伤病。

  持之以恒:运动康复治疗需要持续一定时间才能获益,即使当下康复效果甚微,在调整运动康复方案同时,也要鼓励肿瘤患者坚持,防止功能退化。

  主动参与:肿瘤患者主动参与是获得疗效的关键,需从多角度采取措施,调动其运动积极性,并配合个人运动兴趣爱好,以取得更好效果。

  全面康复:肿瘤患者除存在身体功能障碍,还多伴疼痛、疲劳、焦虑抑郁等合并症。在进行运动康复治疗时应全面评估、促进全面康复。

  运动频率(Frequency,F):是指在给定时间段内(通常指1周)参与运动的天数。

  运动时间(Time,T):是指一天中进行运动的总时间,推荐的运动时间可连续完成,也可分数次累计完成。

  运动方式(Type,T):指有氧运动、抗阻练习、柔韧性练习等不同方式,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秧歌舞等也是大众常用的运动方式。

  运动量(Volume,V):是指一周运动总量,是频率、时间和强度的综合结果。

  运动进阶(Progression,P):运动进阶取决于机体的健康状态、年龄、个人运动爱好和目的,以及机体对当前运动水平的耐受能力。

  低危患者可以采用居家方式运动,从低强度开始,如能耐受,可逐步增加运动强度。

  有氧运动推荐步行,每周3次以上,每天连续或分段累计30分钟,每周150分钟左右,持续12周。

  抗阻运动建议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每周2次,每次做2组,每组12~15次重复,持续12周。推荐的阻力动作包括:上半身划船运动、推拉运动、挥杆运动、胸部拉伸和肱二头肌拉伸运动;下半身下蹲运动、以台阶为辅助前踢腿、侧踢腿、后踢腿。

  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方案作为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心肺耐力的普适方案,每周3次以上,每天至少30分钟,可以连续完成或分次累计,每周150分钟,持续12周。

  推荐较大强度运动方案用于改善运动能力较好的恶性肿瘤患者心肺耐力,每周3次,每天30分钟左右,可以连续完成或分次累计,隔天进行,每周75分钟,持续6周。

  推荐乳腺癌患者每天都要进行体力活动,且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到较大强度体力活动或至少75分钟的较大强度有氧运动。

  上肢水肿应活动肩部和肩胛部;患侧上肢屈曲或伸展活动,手掌伸握拳运动;伸拉胸肌和斜方肌;做扩胸呼吸。

  下肢水肿应在站立或坐姿时活动踝关节;患侧下肢屈曲或伸展活动或用不同速度原地踏步;伸拉腓肠肌群、大腿肌肉和股直肌;做好深呼吸。

  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运动锻炼。在运动前后应进行5~10分钟热身和放松活动,运动时应使用加压衣物,如压力袖套。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走路或慢跑,可以增加血氧含量,加速机体修复,减缓疼痛。

  渐进式短时间的抗阻练习如伸展、举哑铃,可增强肌力和改善柔韧性,进而舒缓关节及肌肉酸痛。

  如果体力状况稳定,推荐每周运动量应至少3天,首先10~15分钟单动作,待体力许可时,运动时间可增加到30分钟。

  推荐有氧运动改善肿瘤患者骨骼健康,可采用慢跑、上下楼梯、椭圆机、有氧舞蹈等方式。每周至少15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持续运动30分钟,若不能耐受,每次可分为三个单独的十分钟训练。

  推荐抗阻训练改善肿瘤患者骨密度,可采用俯卧撑、弹力带、卧式自行车等方式。每周至少两次,采用渐进式阻力增加负荷训练。

  推荐采用负荷冲击训练改善肿瘤患者的骨密度,对于肌肉力量较小的患者,建议在冲击训练之前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

  避免对骨骼脆弱部位施加过高负荷运动,例如:高撞击负荷、躯干过曲或过伸、扭转运动,以及涉及躯干弯曲或伸展的抗阻运动;运动中应重点关注预防跌倒;排除病理性骨折的高危患者。

  肿瘤相关认知障碍的患者在肿瘤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进行运动训练。推荐中等强度步行,每周5次,每次30分钟,持续12周;瑜伽、太极、冥想等方法也可改善认知功能。

  推荐较大强度有氧+力量+平衡训练改善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60分钟/天,3天/周,持续至少8周。

  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力量+平衡训练改善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2~5天/周,每次60分钟,持续至少36周。

  推荐居家进行中等或较大强度运动方案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每周3~5次,每次1小时。

  所有患者均可进行康复,尤其对老年、基础功能状态差、营养不良、肿瘤治疗强度大、手术切除范围大的患者。

  在肿瘤治疗前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生理应激能力、心肺功能、关节灵活度和肌肉顺应性,改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肿瘤治疗耐受能力,促进肿瘤治疗后身心康复。

  肿瘤治疗前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75分钟较大强度活动,每周至少2天进行涉及主要肌肉群的抗阻活动。

  肿瘤放化疗可能引起严重骨髓抑制、疲乏、消化道反应等,因此在进行运动康复前应进行详细的评估,建议在医学监督下调整训练强度并做好相应防范措施。

  在放化疗间歇期,肿瘤专业医师评估为安全的前提下,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减轻治疗相关性疲乏,保持心肺功能,减轻焦虑、抑郁,防止肌肉流失,改善睡眠,以及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等。

  因化放疗、肌肉减少症或正常衰老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选择跌倒风险较低的运动,避免不平整的表面,穿舒适的衣服和合适的鞋子,患有足部神经病变的患者穿着支撑鞋可有效预防跌倒。

  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热身。热身运动可从深呼吸开始,然后步行、原地行进或骑固定自行车,直到身体感到温暖。运动结束后进行适当的整理活动。

  肿瘤康复团队成员通常包括肿瘤内科医生、肿瘤外科医生、肿瘤放射治疗医生、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医生、病理医生、放射诊断医生、护士及社会志愿者等。

  理想的临床实践模式是多学科合作,由肿瘤科医生进行初步筛查和运动风险分层,在临床治疗中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后转诊至运动康复专业人员和其他支持学科,并建立定期评估和双向转诊的标准和流程。

网站首页 关于k1体育 k1体育展示 k1体育 工程案例 k1体育知识 售后服务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电话:020-08980898


Copyright © 2012-2025 k1体育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9865632x号

扫一扫,加关注